张晶,男,1961年10月生,安徽凤台人,汉族,中共党员,半岛平台(中国)半岛有限公司官网行政负责人暨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安徽省暨安徽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刑法学专业/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系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安徽省法学会青少年法律研究会副会长、安徽省广播电影电视联合会副主席、安徽省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安徽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妇女儿童青少年专门小组成员、合肥市人大立法专家库成员。
学习及工作经历
1983年毕业于安徽大学法律系,同年留校任教。1993年起,先后任安徽大学法律系副主任、法学院副院长、成人教育学院副院长、教务处副处长兼公安学院副院长、教学评估办公室副主任、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等职。
科研成果
长期从事法学教学研究与高等教育管理,先后主持省部级等教学科研项目15项,编著《罪名辨析》《治安管理处罚法概论》《中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律制度研究》《评估视域下高校教学建设与发展》等著作和教材9部,在《政法论坛》《法学家》《法学》《中国高等教育》等全国法学类、教育类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16项教学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
一、著作类:
[1]《罪名辨析》(合著),浙江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治安管理处罚法概论》(合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中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律制度研究》(合著),安徽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版;
[4]《评估视域下高校教学建设与发展》(独著),安徽大学出版社2017年/03月版。
二、教材类:
[1]《执法必读》(参编),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1997年版;
[2]《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指导用书·综合知识》(参编),中国人事出版社2005年版;
[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参编),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三、文集类:
[1]《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理论与实践》(主编),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探索与实践:安徽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理论研究》(主编),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四、论文类:
[1]《惩治腐败必须加强法制》,《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2;
[2]《罪名的语法现象分析》,《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02;
[3]《关于宪法监督的比较与思考》,《政法论坛》,1995/05;
[4]《当前影响社会治安秩序的消极因素及其对策研究》,《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6;
[5]《减刑制度初探》,《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2/01;
[6]《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高等理科教育》,2002/04;
[7]《未成年被害人的心理表象及其与犯罪人的角色转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理论与实践》,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教学事故的责任追究与预防》,《中国大学教学》,2003/03;
[9]《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案件探讨》,《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5;
[10]《从大学的开放性谈大学生犯罪与法制教育问题》,《青少年犯罪研究》,2004/06;
[11]《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综述》,《高教领导参考》,2004/14;
[12] 《高智能犯罪研究》,《法学》,2005/03;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法学文摘卡》2005/02摘要转载;
[13]《学分制及其构成要素》,《探索与实践:安徽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理论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4]《试论犯罪的文化成因及防控》,《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
[15]《不当得利行为能否构成侵占罪》,《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05;
[16]《“九九情色论坛”案的犯罪学评析》,《青少年犯罪问题》,2005/05;
[17]《契约伦理与当代中国权利立法》,《法学家》,2005/06;
[18]《以学分制改革为抓手,优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国高等教育》,2005/10;
[19]《犯罪的文化成因及防控》,《大宇文法论坛》,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版;
[20]《现代教育理念下学分制管理模式的框架设计和运行研究》,《高等理科教育》,2006/01;
[21]《扑克牌通缉令引发的法律思考》,《广州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06/02;
[22]《对犯罪现象的理性认识》,《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06/03;
[23]《论犯罪欲抑制及其心理预防》,《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5;
[24]《加强社区平安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保障》,《第三届全国青少年犯罪社区控制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06年8月;载《安徽法学》第6期,并收录于《和谐兴皖——共识·共建·享共》一书,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5]《犯罪的社区预防》,《瞭望》2006/11;
[26]《文化冲突中的青少年亚文化群特征和成因探析》,《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06;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青少年导刊》2007/02全文转载;
[27]《留守儿童的权益保护及其法律对策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2007/03;并收录安徽法学文库第二辑《聚焦新农村法制建设》一书(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
[28]《少年检察制度的阶段性构建与具体措施运用的探讨——结合暂缓起诉制度在少年检察中的试点》,《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01;
[29]《浅谈“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组织与实施》,《教育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探索》,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0]《论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五大特点》,《青少年犯罪问题》,2008/01;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青少年导刊》2008/10全文转载;
[31]《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若干问题》,《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09/02;
[32]《论渎职罪主体的界定》,《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33] 《论管制刑的适用与完善》,《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03;
[34]《论网络虚拟财产及其刑法保护》,《中部地区可持续发展与法制建设》,山西经济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35]《突破学分制管理瓶颈拓展多样性个性化人才培养途径》,《中国大学教学》2009/12;
[36]《论犯罪的认识与评价标准》,《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
[37]《模块化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和实践——以安徽大学为例》,《高等理科教育》2010/02;
[38]《顶罪替刑犯罪的刑法思考》,《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6;
[39]《动漫亚文化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其对策探析》,《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2/02;
[40]《高校促进区域技术创新工程研究——从安徽省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出发》,《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08
[41] 《论警察治安行政执法监督的目标及其实现》,《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13/03;
[42]《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现状与对策探析》,《教育教学论坛》2013/26;
[43]《驾驶员社会责任感及其对安全驾驶的影响——基于安全驾驶的心理检测与分析》,《黑龙江科学》2013/05;
[44]《交通肇事犯罪原因探析》,《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3/03;
[45]《综合性大学应加速发展医学学科》,《高等理科教育》2013年教育教学研究专辑,2013/04;
[46]《论本科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素质教育的融合》,《大学教育》2014/02;
[47]《媒体评价对刑事审判的影响及其对策》,《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2;
[48]《媒体对犯罪案件评价的实效分析——从典型刑事案件的实证研究出发》,《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14/04;
[49] 《论加重型抢劫罪的犯罪未遂形态》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
[50]《安徽省高校内涵式发展对策建议》,《咨政》2014/06;
[51]《新疆地区暴恐犯罪现象、原因及防控策略探究》,《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犯罪防控——中国犯罪学学会第二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检察出版社2014/11;
[52]《论刑法原则在治安管理处罚法律实践中的类比适用》,《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15/01;
[53]《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与提升机制研究》,《滁州学院学报》2015/01;
[54]《危害行为理论及其体系地位的反思与重构》,《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5/03;
[55]《将综合素质作为一门“课程”纳入高考评价体系中》,《考试研究》2015/03;
[56]《高校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与政策措施》,《煤炭高等教育》2015/03;
[57]《比较与借鉴:地方高教学会改革发展的理性思考》,《巢湖学院学报》2015/04;
[58]《高校学位撤销制度的完善——北京大学撤销于艳茹博士学位案的法理评析》,载《沈阳大学学报》2015/06;
[59]《建立多元化的法益保护机制探究》,《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0;
[60]《论大学生创新训练在实践育人中的有机结合》,《滁州学院学报》2016/01;
[61]《我国引进化学阉割制度的可行性探析》,《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
[62]《明星犯罪的社会评价和法律对策——基于河北、山东、安徽三所省会城市的实证调查》,《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3;
[63]《美国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与启示——以百森商学院为例》,《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4;
[64]《农村“两委”班子成员腐败犯罪剖析——以10个典型案件为例》,《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4;
[65]《扰乱法庭秩序罪修正的慎思与评价——以《刑法修正案(九)》为视角》,《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4;
[66]《高考制度改革的调研分析——基于安徽3地高中生的视角》,《重庆高教研究》2016/05;
[67]《融合艺术美育教育,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应用型大学建设与发展》,安徽大学出版社2016年5月版;
[68]《安徽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现状、问题与对策》,《重庆高教研究》2017/03;
[69]《德国工科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经验与启示——以柏林工业大学为例》,《煤炭高等教育》2017/05;
[70]《网络版权侵权问题研究》,《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6;
[71]《建立多机构专业化的犯罪预防体系——以被害人为突破点》,《犯罪学论坛》(第四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18年1月出版;
[72]《一流的本科教育需要一流的教育管理》,《重庆高教研究》2019/01;
[73]《智慧教育背景下大学专业教育的内在价值——基于怀特海的智慧教育观》,《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
[74]《理性审视我国刑法量刑视野下的立功制度》,《池州学院学报》2019/01;
[75]《从边缘参与到中心参与:基于“角色建构”的教育实习元认知策略》,《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9/03;
[76]《以文化自信促进新时代高等艺术教育发展》,《艺术教育》2019/04;
[77]《论拐卖妇女犯罪去性别化及其刑法重构》,《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6;
[78]《网络虚假广告的规制困境与刑法修正》,《哈尔滨学院学报》2020/03
主持科研项目
[1]1996年,《高智能犯罪研究》,安徽大学董事会青年基金项目,经费0.5万;
[2]2001年,《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安徽省教育厅重大教学研究项目,1.2万;
[3]2004年,《文化冲突下的犯罪成因及其对策研究》,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4SK018),经费0.3万;
[4]2006年,《留守儿童权益保护及其法律对策研究》,安徽省法学会一般项目,经费0.5万元;
[5]2007年,《安徽大学学分制教育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安徽大学重点教研项目(xj200723),经费2万;
[6]2009年,《犯罪学分论体系及其特殊犯罪类型研究》,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9sk045),经费0.3万;
[7]2010年,《交通肇事犯罪的刑法对策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10YJA820129),经费9万;
[8]2011年,《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研究》,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委托项目(2011sk647zd),经费5万;
[9] 2012年,:《综合性大学科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法研究》,安徽省教育厅重点教学研究项目 (2012jyxm072),经费4万;
[10]2013年,《我省高校内涵式发展对策研究》,安徽省领导圈定课题,(SLDQDKT201320),经费1.5万;
[11]2013年,《省属重点大学中外合作教育培养模式改革与机制创新》, 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3zdjy039),经费10万;
[12]2014年,《综合性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与提升机制研究》,安徽省高校教师教学发展联盟教学研究项目(201403),经费2万;
[13]2014年,《安徽省高考制度改革方案研究》,安徽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委托项目(SK2014A167),经费5万;
[14]2018年,《大学美育教程》,安徽省质量工程规划教材。经费3万元;
[15]2020年,《“艺”心向党,文化铸魂,打造以美育人文化艺术精品》,安徽省高校创新项目,经费4万。
教学科研成果奖励
[1]1995年,《罪名辨析》,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1997年,《法学专业社会调查环节的改革与实践》,安徽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3]2002年,《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理论与实践》(主编)获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优秀论著二等奖,《未成年被害人的心理表象及其与犯罪人的角色转换》获优秀论文三等奖;
[4]2004年,《从大学的开放性谈大学生犯罪与法制教育问题》,获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三等奖;
[5]2006,《加强社区平安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保障》,获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第三届全国青少年犯罪社区控制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6]2007年,《加强社区平安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保障》,获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二届学术年会法学专场“和谐社会与法治保障”论坛二等奖;
[7]2008年9月《论网络虚拟财产及其刑法保护》,获第二届“中部崛起法治论坛”论文三等奖;
[8]2009年4月,《人本回归:中国刑罚制度改革与创新三十年》,获中国法学会、中国法学法律网合作机制成员单位“中国法治三十年”大型专题征文活动优秀奖;
[9]2010年,《学分制下本科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与实践》,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排名第四);
[10]2011年,《大学生校园生活与学习抽样调研分析》,获安徽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论坛”论文二等奖;
[11]2012年,《 211地方综合大学多元途径培养复合型本科人才的改革与实践》,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六)
[12]2012年《教学研究力助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探索与实践》,安徽省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
[13]2014年,《文理交融 寓教于研,211地方综合性大学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与实践》,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三);
[14]2015年,《高教研究促进安徽强省战略的探索与实践》,安徽省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
[15]2018年,《一会一赛,教艺融合,促进教师教学发展的创新与实践》,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16]2020年,《评估视域下高校教学建设与发展》,2017-2018年度安徽省社会科学奖三等奖。